从水源自流取水灌溉农田的水利工程设施。根据河流水量、水位和灌区高程的不同,可分为无坝引水和有坝引水两类。引水枢纽的规划布置应满足以下要求:适应河流水位涨落变化,满足灌溉用水量要求;进入渠道的灌溉水含沙量少;引水枢纽的建筑物结构简单,干渠引水段较短,造价低且便于施工和管理;所在位置地质条件良好,河岸坚固,河床和主流稳定,土质密实均匀,承载力强。词目:斗渠拼音:dǒu qú基本解释[lateral canal] 由支渠引水到毛渠或灌区的渠道详细解释灌溉系统中,由支渠引水到毛渠或灌区的渠道。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分总则,工程等级划分,设计标准,滴灌带铺设,总体设计,蓄水、引水和提水工程,灌溉输配水系统,排水系统,田间工程,灌排建筑物,喷灌和微灌系统,环境监测与保护以及附属工程设施,共12章36节356条和15个附录,内容全面覆盖了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除结构计算以外的各个方面。既有将灌溉排水系统作为一个整体的总体设计,也有灌溉工程枢纽和单项灌排建筑物设计;既包括了水源工程、输配水渠道、排水沟和畦灌、沟灌等常规设计内容,也包含了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和喷灌、微灌节水等新技术;既对灌区环境保护设计提出了要求,也对逐步实现灌区现代化管理所必须设置的附属工程设施作出了规定。
由灌溉渠首工程,输水、配水工程和田间灌溉工程等部分组成。①灌溉渠首工程有水库、提水泵站、有坝引水工程、无坝引水工程、水井等多种形式,用以适时、适量地引取灌溉水量。②输水、配水工程包括渠道和渠系建筑物,其任务是把渠首引入的水量安全地输送、合理地分配到灌区的各个部分。按其职能和规模,一般把固定渠道分为干、支、斗、农四级,视灌区大小和地形情况可适当增减渠道的级数。渠系建筑物包括分水建筑物、量水建筑物、节制建筑物、衔接建筑物、交叉建筑物、排洪建筑物、泄水建筑物等。③田间灌溉工程指农渠以下的临时性毛渠、输水垄沟和田间灌水沟、畦田以及临时分水、量水建筑物等,用以向农田灌水,满足作物正常生长或改良土壤的需要。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在南方一些土地分散、水源不足、水土资源分布不平衡的山区、丘陵区,为了充分利用水土资源,把邻近几个小型灌溉系统连接起来,对水资源实行统一调度和管理,并把输水配水渠道和星罗棋布的塘堰相连,河水充裕时,引水充塘;河水不足时,由塘堰放水灌溉,节水滴灌带,弥补河水的不足,形成了长藤结瓜式灌溉系统。在北方平原地区,为了提高已成灌区的灌溉保证率,扩大灌溉面积和防治土壤盐碱化,在引用地表水的灌区内部,打井提水,井渠并用,形成了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运用的灌溉系统。